11月17日0时,北京市启动了今年第一次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按照橙色预警应急方案要求,北京市移动源监管部门以重型柴油车为重点,全员上岗,开展了执法检查。
17日夜间19时许,在房山区107国道琉璃河检查站进京方向处,仅仅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督查组就发现了5辆排放超标的柴油货车。
“对于这些超标排放的车辆,我们处罚和登记后都对他进行劝返。”房山区环保局排放管理站工作人员张进雄向记者表示,这些超标排放的车辆一旦被登记,将无法进行年审和过户,必须在一个月之内进行修理,并到检测场重新检测,直到排放合格后才能上路。
据不完全统计,从11月16日9时至17日14时,全市移动源监管部门共出动检查组95组,执法人员339人次,共检查机动车4.42万辆次,处罚超标车103辆,处罚金额3.41万元;各进京口共发放环保凭证4724份,劝返外埠进京超标车185辆,检查加油站107座,检查检测场24家。
继前些年的工业污染治理、秸秆禁烧等措施后,机动车污染防治已经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下一个重点。
过去几年,环保部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严控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和京津冀等区域的煤炭消费总量,大范围推进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强化秸秆禁烧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重污染天数比2013年下降了52.3%,其中京津冀地区下降了51.7%。
不过,环保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好干的已经差不多了,剩下的则都是难啃的骨头,最难干的事情之一就是机动车污染控制。
北京大气细颗粒物源解析结果也表明,机动车排放已经成为细颗粒物的首要来源,年平均占本地排放源的31.1%,在近日雾霾天气严重等极端不利条件下其比重甚至会达到50%以上。
问题多多
据了解,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大、使用强度高。统计显示,北京市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70多万辆,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量分别占大气污染物的50%和40%左右。
环保部在督查中发现,道路上至今仍有“假国四”车辆行驶,所到之处黑烟滚滚。在房山区琉璃河检查站,执法人员就拦下一辆河北籍的“假国四”货车。
“一辆这种车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就相当于200辆国四小轿车的排放量总和。”环保部机动车污染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而这种实际排放水平与车辆信息不符的“套牌”货车,在北京还有数千辆。
同时,在近日的重污染天气期间,环保部和北京市环保局联合开展的路检抽测结果表明,车龄10年以上的车辆排放超标率较高,运行里程超过30万公里的出租车排放超标率更是高达80%-90%,重型柴油车超标问题也很突出。
此外,外地进京车辆的问题也很严重。统计显示,目前每天进入北京的车辆达30万辆/天,其中重型车辆占了三分之一,而这些重型车辆中又有一半以上都达不到国三排放水平以上。
“几万辆重型货车在夜间进城,就相当于几百万辆小轿车晚上还在街上跑,污染无法有效扩散就不难理解了。”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污染治理处处长李昆生此前在媒体采访中表示。
多管齐下
由于移动污染源涉及区域范围较大,区域间协作力度弱,效率不高,所以机动车尾气治理一直面临重重困难。
目前,在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环保部的总体思路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便民惠民的决策部署,坚持“车油路”统筹、全方位监控、全过程监管,以降低机动车污染排放水平为核心,以重型柴油车等高排放车辆为重点,加快构建以信息公开为引领、排放标准为依托、数据互联为支撑、严格执法为保障的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新模式。
目前,环保部已着手开展多方面工作,其中包括:依法实施新生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环保达标监督检查、环境保护召回制度;强化监督管理,降低在用机动车排放水平,加快推进国家、省、市三级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联网,加强对重型柴油车等高排放车辆的监督管理,推进黄标车、老旧机动车的加速淘汰等。